大学生讲思政,海院学子展才华
5月31日下午,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南京邮电大学“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决赛在仙林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校长叶美兰现场观摩比赛,校党委副书记王国平讲话,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平,学生工作处处长张敏、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出席活动。
党委副书记王国平在讲话中强调,我校着力打造具有南邮特色的思政“金课”,通过凝聚创新火花,形成办好思政课的燎原之势,在创新中把思政课做实做优做强。他指出,大学生应走上思政课讲台,向同辈讲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讲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专业中的思政”和“课程中的思政”相结合,使思政课更加“可亲、可感、可传”。他要求,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要继续加强办法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注重在创新中把思政课做实做优做强,切实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在决赛的13个团队39名同学中,代表我们海院的三支队伍,在严小青老师的指导下,就“唯物辩证法视域下当代人工智能问题研究”、“生物科技异化现象”、以及“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主题,开展了多样形式的现场教学,阐述他们对各自主题的理解。经过激烈角逐,1支团队获一等奖、2支团队获二等奖。海院学生的优秀表现同时受到了南京日报记者的关注,并被报道在南京日报上。
“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海外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李君宇团队授课的题目是“唯物辩证法视域下当代人工智能问题”。李君宇说,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的未来,而我们的未来也影响着人工智能的未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研发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掌握人工智能,不能为了追求智能,而去开发一些不该开发的程序,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钱晨曦团队结合了当下生物领域的突破成果,围绕“生物科技异化现象”的课题,给大家讲述了我们对此现象应有的态度及建议。来自海外教育学院财管专业的施浩楠团队,由两个常识性问题为话题,将南邮的基础设施建设、财管专业知识与真理相结合,由此深入地带领大家来看待实践与真理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