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子徒步3公里,寻访下关滨江带上的南京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12动态浏览次数:10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下关码头的历史文化,更能感受到它所传递出的勤劳、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当年码头工人们对下关码头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代工人和劳动者所创造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在下关码头历史陈列馆前,学生讲解员生动详实地解读着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博物馆建筑。

4月12日,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波特兰学院24名中外学生在图书馆、学院负责老师的带领下共游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走近民国建筑,寻访旧时遗址,思绪流转经历20世纪初繁华的下关商埠,身临其境感受10余年来下关滨江商务区打造下的城市新颜。

南京下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留学生们穿梭于一处处民国建筑、一个个观光景点,听中国学生英文讲解它们的“前世今生”。“1933年10月22日,‘长江’号载着一列火车通过铁路轮渡栈桥,标志着火车轮渡正式通车,京沪线和津浦线从此连接起来。”在铁路轮渡栈桥旧址,留学生漫步栈桥,触摸斑驳的铁轨和白石站台。站在中山码头,中外学生望着滚滚长江水,听着游轮汽笛声,用心感悟时代的发展变迁。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JOY MUSANJI NGALULA说道,“看到铁路轮渡栈桥旧址,我不禁想起由40年前中企承建的坦赞铁路。这条铁路为坦赞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非友好史上的不朽丰碑。如今我在中国看到这种老式的铁路,我非常兴奋,感慨颇深!我由衷地感谢中国,谢谢!”

本次徒步寻访中,中外学子携手感受含蓄隽永的古城魅力,领略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体味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树立我国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大国形象。

(撰稿:王振宁 编辑:宋贞臻 审核:汤美玲)